·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知识介绍
产品展示
应用案例
销售网络
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解析丨山钢通过三种模式,建成国企混改“样板间”!
更新日期:2019/12/12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周传勇 通讯员 党浅
山钢集团作为一家处于完全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多年来坚持以市场化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聚焦做强做优做大钢铁主业、积极培育多元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化发展道路。特别是自2015年旗下多家企业被山东省国资委确定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以来,山钢集团探索实现了剥离优质资产“靓女先嫁”、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同舟共济”、打通资本融合渠道“揽资入怀”等混改模式,以一企一策、系统集成,在国企改革的跋山涉水中跑出了混改“加速度”。
截至目前,山钢已混改权属企业132户,占总户数的59.82%,已混改企业资产约255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80.84%。
混改渐成山钢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和驱动力。
永锋淄博模式:
“国民联姻”的“事业共同体”
进入今年第四季度,山钢永锋淄博有限公司厂区里格外忙碌。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永锋淄博生产经营始终保持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良好态势,在错峰生产两个半月的情况下,上半年钢材生产、销售已超过去年全年生产销售水平,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逾百亿元,钢材产量达到280万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张钢。
然而2016年以前,这家名为山钢张店钢铁的企业还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僵尸企业”。这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钢铁企业,2006年迫于环保压力,启动远离城区搬迁,2010年在桓台县建成投运。由于负债搬迁,第二座高炉建设受阻,产能、工序不匹配,紧接着又遭遇钢铁行业的寒冬,内外交困导致企业连续多年巨额亏损,到2015年底企业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58户国企混改试点企业名单。
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盘活资产、保障职工权益,
山钢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成立永锋淄博,引入民营企业永锋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钢铁资产重组。
双方经过协商,创新性地采用了50%对50%的股权结构,既不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民企话语权。
另外,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各占50%的股权结构,在国企血脉中成功注入民营基因,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与民营企业注重绩效的有机结合。
“永锋淄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得益于创新性的混改实践,将国有企业组织的规范性、严密性与民营企业机制的灵活性、责权利的对等性有机结合。”作为国企股东代表山钢集团委派的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逄晓男表示,“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健全完善的‘三会一层’管理架构,使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决策民主科学、执行高效有序、制衡到位适度,实现了权责明晰、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
2016年7月29日,山钢永锋淄博挂牌成立,两大股东各注资5亿元,并压缩职能部门一半以上,推动企业轻装上阵。他们还调整绩效考核,激发员工活力,同时在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对标名企,挖潜提效。一系列措施,使该公司吨钢盈利能力在山东省钢铁企业中“走在前列”,彻底扭转了严重亏损的局面,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永锋淄博,不存在‘你是国企股东代表,就只对山钢集团负责,我是民企股东代表,就只对永锋集团负责’的现象。我们管理层对混改公司负责,就是对两大股东负责,同时,混改实现了优势互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控制力、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实现了1+1>2的目标。”永锋集团委派的经理层成员,永锋淄博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道池道出心声。
“改革永远在路上,发展没有止境。”永锋淄博成立第二年,引入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会诊,明确提出了“挖潜降本1亿元、增效创效1亿元”等“六个一”精益运营目标,为公司夯实了迈向新目标的台阶。
山钢永锋淄博混改模式,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国民联姻”,而是产业升级和共建共赢同时进行。“通过混改,市场化的法则在企业得到充分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在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非公资本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说,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非公资本的催化作用开始显现。”山东省国资委副巡视员李现实如此评价。截至2018年底,永锋淄博公司已向股东分红达9亿元。
目前,山钢集团和永锋集团首创的国企民企对等股权混改模式,已经在兖矿集团的混改中得到复制推广。2018年6月19日,兖矿集团与永锋集团对兖矿国际焦化进行股权重组,双方分别持有国际焦化50%的股份。
国铭铸管模式:
三方持股的“命运共同体”
公司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古人就有“生意好做、伙计难合”之说。然而,
在济钢国铭铸管公司,国有股份、民营战投、核心员工三方持股的混改模式将三方利益捆绑在一起,结成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混改之前的济钢铸管有着众多历史的辉煌:山东省第一炉铁、第一根水冷金属型离心球墨铸铁管均诞生于此。“停产前,我们有26种规格、多品种的离心球墨铸铁管,年产量达60万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国内前列。‘济钢铸管’这一品牌在国内供水行业的应用已达80%以上,每年有5000多公里的铸管产品铺设在世界各地。”济钢国铭铸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海表示。2016年,该公司为响应《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落后产能淘汰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停产。
为了最大限度盘活其产能和闲置资产,妥善安置职工,山钢走上了对该公司进行混改发展模式探索的“破冰之旅”。
“我们探索股权结构的合理配置方式,在股东选择和股权比例确定上,围绕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外部战略资源兼顾平衡,尽量找到三者的‘最大公约数’。”山钢资本运营部负责人表示。
经过前期的多轮考察协商,最终山钢确定引入金玺泰矿业集团为战略投资者,
股权设置则采取了“A+B+C”的模式,济钢集团、金玺泰矿业、核心员工股权结构比例为43∶37∶20。
国有资本注资25892万元,战略投资方金玺泰矿业注资22007万元,198名中高层、管理和技术骨干参与持股,最多的投资600万元,最少的投资10万元,并确立了“以核心员工持股为基础、以打造上市平台为纽带、以实现定向增发为加速器”的分阶段、分层次的混改发展规划。
2016年5月,济钢铸管搬迁至临沂兰陵的工程开工奠基,仅用12个月就建成投产,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投产以来呈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事实证明我们探索实现的三方持股模式是符合实际的,是完善治理、强化激励、做强主业、形成灵活高效市场经营机制的治本之策。”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洪彬表示,“混改之后,我们对企业原有业务、架构、流程、人员进行重构,激活沉淀资源,为新观念、新机制、新技术、新市场的引入创造条件,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实现了企业的破茧重生。”
混改两年来,济钢国铭铸管推动各项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形成合力,面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改革政策整体效应初步显现。2018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利润2.1亿元,上缴税金6804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16亿元,创历史新高,目前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位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列中国铸铁管十大品牌之首,产品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中东、欧洲、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把引资本和转机制结合起来,把产权多元化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济钢国铭铸管模式成为山钢混改不断走深走实的一个样本。“济钢国铭铸管混改实践探索初见成效的关键在于‘混资本’推动了‘改机制’,使得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劣势对冲。”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梅开新是金玺泰矿业派出的高管,他表示,“在济钢国铭铸管,以混改为契机开展的市场化激励、差异化薪酬等灵活机制,正有效激活企业内部活力,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国企混改一头连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一头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王海说,“我们一直把推进骨干员工持股作为打造‘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价值增值分享机制的重要改革内容,员工持股采用‘人离股转’方式,建立健全了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保护入股员工的根本利益。”
日前,山钢集团刚刚出台的深化改革方案中表明,济钢国铭铸管IPO(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将于年底前出炉。借力资本市场,济钢国铭铸管以上市融资实施二次混改的做法,值得期待。
鲁新建材模式:
资产证券化的“利益共同体”
“咚、咚、咚……”2016年6月2日,
济南鲁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钟声在北京金融街敲响,该公司也由此
成为山钢首个通过资产证券化完成混改的企业。
“鲁新建材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山钢非钢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成果。”山钢集团董事长侯军这样评价。
鲁新建材“出生”时便流淌着外资“血统”,是由济钢集团与新加坡昂国集团于2003年共同出资兴建的,致力于绿色低碳环保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山东省第一家立磨矿渣粉生产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粒化高炉矿渣粉、微米级超活性矿渣粉、高速铁路轨道板专用掺合料等系列产品,主要产品S95级高炉矿渣粉是国内唯一矿渣粉类省级名牌产品,目前已投产6条60万吨生产线,年产能360万吨。
为将品牌做精、产业做强,鲁新建材在体制机制创新、摆脱经营困境、搞好产业经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
把握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上市平台,把上市融资作为“构建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双轮驱动体系”的核心环节,力求通过上市将公司打造为优质资源整合平台、资本运作平台、机制创新平台。
2016年4月14日,鲁新建材获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上市,成为山东省国资系统该行业唯一一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此举不仅做强了上市公司主业,避免了同业竞争,提高了运营效率,而且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和保值增值。”时任鲁新建材总经理、现济钢规划部负责人刘富增表示。
通过积极打造上市平台,推动企业资本多元化和社会化,鲁新建材将国企的经营管理推向更加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监管体系之下,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鲁新建材在新三板上市打通了与社会资本融合的渠道。下一步我们还要利用好这个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与非公有经济形式在市场、技术、管理、资源等要素上实现优势互补、协同放大,用优秀业绩回报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鲁新建材总经理朱涛表示。
混改以来,鲁新建材开启了第三次创业,按照“横向一体化战略、纵向联合战略”“双高”战略、“微粉+”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以“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为两翼,全面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产业链纵深发展和价值提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山钢非钢产业融资平台的新亮点。
今年前三季度,鲁新建材实现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加26.23%;实现销售收入4.67亿元,同比增加33.43%;实现利润981.65万元,同比提高54.97%。鲁新牌高炉矿渣粉打入我国首个跨海高铁工程福厦高铁项目,产品沿着“一带一路”畅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山钢深化改革方案,未来3年将加大混改力度,探索混改新路,实现混改企业户数占比提高至少10%,资产占比达85%以上。“资产证券化作为改革最有效的手段,可融合社会资本、提高国有资产流动性。目前,山钢通过IPO、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等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混改的有33户,占已完成混改企业的25%,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未来,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已成为山钢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的必然选择。”山钢集团资本运营部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宝钢股份2%股权划转给首钢!宝武首钢战略联盟或成钢企重组新模式
下一篇:
唐山钢坯降10 现货报价涨跌分化 11日钢材指数(Myspic)小涨
不锈钢管
不锈钢板
不锈钢圆钢
版权所有 ©
西安福日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东元路70号
电话:029-86714477 86749877 86741808 手机:13991396782 18966729458 肖 在线QQ:9756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