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钢企通过生产工艺调整或按钢筋降合金、去微合金等方式进行生产,或仍按旧标准生产流通,这样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风险极大。
孙朝晖认为,坚持标准引领,推动高品质建筑钢材迈向中高端,国家有关部门要有全国“一盘棋”思维,坚定不移地推进贯新标工作,防止“去合金化”。他建议:
第一,增强高起点贯彻实施钢筋新国标的社会效应。研究表明,高强度钢筋代替较低强度钢筋显著降低钢铁用量。建议进一步加大500MPa及以上强度等级钢筋应用的推进力度。
第二,支持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省内主要钢铁企业制定“省级建筑钢材团体标准”。处于地震多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发展高品质钢材尤其重要。将新国标转换成地方行业团体标准已经刻不容缓,要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市场,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开展热轧带肋钢筋新国标实施情况全面督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行业协会、学会、权威研究机构等单位参加,与各省主要钢企、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组成联合监督或检查组。对生产、流通、使用等全链各环节进行全覆盖监督和检查,坚决杜绝假冒伪劣、根除工程建筑潜在安全质量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支持国家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等部门,将质量保障度高的微合金化钢筋产品纳入重点工程项目、公共及基础设施项目设计规范,作为参与建筑工程招标评价的必要条件。在政府重点工程、公共及基础设施项目、地震多发地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如学校、医院、场馆等)必须使用微合金低合金高强度钢筋,质检、监理部门细化监督项目与内容,确保工程质量。
|